今年以来,我区围绕“让管理更加精细、让城市更加宜居、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标,着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发挥道路绿化设计引领作用,打造城市绿化特色景观
(一)以人为本,着力加强人居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一环一带,五楔,多点”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对城区所有主次干道以及零星空地进行全面清查摸底,实施空地设计种植,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按照植物高矮搭配和层次鲜明的原则,完成对杭州路、西宁路、长岭路、石化大道等主次干道的乔灌木种植工作。同时对城区主要道路节点开展绿化景观提升工作,在杭州路与南环路、盘锦路与长岭路、青岛路与韶山路、天津路与西宁路等道路等13处节点,通过采用乔木、灌木、花卉的高低色彩搭配,利用植物生境和景观相结合的手法,提升道路景观效果,着力打造“城在林中、道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化景观,让绿色走进人群,让人们更加直接地感受绿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统筹协调,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加快国土绿化、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措施。独山子区坚持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结合《独山子区绿地系统规划》做好“控绿、建绿、添绿”工作,2021年动员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共计16200人次,积极参与绿化活动,在韶山路、长岭路、西宁路、南环路景观带、环水库自行车道、盘锦路、重庆路、天津路、贵阳路等多处共造林1100余亩。通过开展造林工作及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深化国土绿化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全民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国土绿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推进国土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区推进“黄土不见天”工程,提升城市绿化品质高质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三)改革创新,健全园林养护的长效机制。随着我区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用水问题越来越突出,为缓解绿化浇灌压力,降低水资源消耗,实现我区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独山子区绿化用水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实施节约型绿化浇灌系统。2021年我区集中更换了老城区乔木浇灌设备,对油城路、兰州路、喀什路、长岭路、成都路、防洪渠等地开展滴灌改造工作,新增滴灌管线17480米,更换滴灌区域的用水量比上一年用水量减少3万方,节省水费13万元,截至目前我区城区范围内已实现喷滴灌率全覆盖,达到100%。
截至目前独山子区总绿地面积达到1880.66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地995.1公顷,绿地率42.16%,绿化覆盖率45.08%,人均公园绿地13.3平方米,2021年种植各类乔灌木55万株,种植草花及沿街单位门前盆花摆放57万余株,城区园林绿化已基本实现了景观化、多样化、颜色化、本土化的效果。
二、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互动机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质效提升行动
制定《关于独山子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方案》,确定以党政机关先行与分类试点小区并建的形式逐步推广垃圾分类,通过发放宣传单、融情入户、红细胞活动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申请抗疫国债、利用老区改造项目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推进“生活-医废-餐厨-污泥”协同处理场及资源化回收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我区垃圾分类前端、中端、末端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为我区生活垃圾实现“三化四分”奠定基础。目前“垃圾分类转运体系设施设备采购项目”已完成,48辆清运填埋车辆已全部到位并逐步投入使用;“居民区分类收集设施改造项目”设施制作已完成,274组分类设施已全部安装到位;“独山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项目”已竣工,目前已投入使用;“独山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封场项目”完成封场及绿化修复,绿化覆盖率100%,物资回收中心完成757㎡分类分拣房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计划11月30日前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三、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大联动”,做实做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在现有的城市管理平台基础上融合贴心城管APP、语音追呼等技术手段,将亮化管理、道路保洁纳入城市管理指挥系统,对路灯亮化情况、环境卫生动态作业进行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亮灯率、道路清扫率等主要服务指标继续保持较高水准,不断拓展城市管理应用系统。加强22家精细化管理“大联动”成员单位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问题“发现、上报、处置、销项”的闭环管理水平。以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将网格员工作与指挥中心调度相结合,建立工单的闭环处置机制,实现工单产生后,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对网格员分配工作,网格员获取任务、记录处理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执法管理效能。2021年1月至10月,立单数114205件,应结单数111351件,结单数110800件,结单率99.50%
四、开展全方位市容综合整治,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
全力攻坚文明创建,对标对表全面部署精细化管理,攻克难点,实行错峰巡查、错峰整治,实现管理全覆盖、无盲区,建立养犬管理、“门前三包”等五项长效机制,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保障城市形象锦上添花,城市“颜值”大提升。充分发挥城管办督办协调作用,及时下发工作提示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反馈。并按照“全面排查、边查边改”的工作原则,集中开展“门前三包”、占道经营、户外牌匾广告、渣土车治理工作,强化重点商圈、沿街商铺、居民小区周边市容管理力度,发现问题迅速整改、逐个销项。截至目前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71件,罚款10.46万元,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384份。全覆盖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发现问题4325处,已责令整改完毕;清理主次干道及小区内悬挂的破损横幅475处,破旧、不规范牌匾、广告牌263块。加大力度做好公厕管理工作,提升公厕服务水平。优化城区、景区厕所布局,加装300余块公共卫生间指示牌,为游客及市民做好指引。在58座公厕配备无障碍设施、张贴温馨提示,并对游客出行沿线重要点位的公厕实行全天24小时免费开放,定期排查公厕硬件设施,保障游客就近“方便”。建立独山子区夜景亮化设施档案,与43家楼体单位签订亮化责任书,强化亮化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亮化巡查工作,及时维修断亮路灯,丰富我区夜间景观。同时充分利用路灯智能化系统,严格把控每日道路路灯亮灯时间,减少能源消耗,同期相比每月可节约城市公共照明费用约30%。
五、围绕民生问题综合施策,彰显城市管理“温度”
聚焦城市管理为民主责主业,围绕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确定了城区停车治理、油烟治理等年度实事工作,组织推动实施。全体党员干部以“721”工作法为指导,围绕民生问题综合施策,进一步为基层提供优质、精准的城市管理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线”。一是严控违建新增。强化普法宣传,加强对违法建设的动态监管,及时治理新增违建。2021年治理违建19起,治理面积555平方米。二是全力解决停车难问题。施划3.4万余个停车位和停车指示标线,新增6000余处停车位,摸排清理“僵尸车”17辆。分派执法队员在主要停车场值守,以现场劝导、短信通知挪车、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不文明停车治理。三是强化流浪犬只治理。开展犬类治理专项行动,引导督促养犬人遵守文明养犬的行为规范。全年办理不文明养犬案件22起,处罚1550元;我区现登记、造册养犬数量1012只,救助、收容流浪犬只150只。四是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区域综合执法队错时上班,重点检查各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备运行、清洗维护及烧烤用煤等情况,共计检查496家,下达整改通知书53份,处理群众投诉举报21起。五是加强城市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扫雪除冰应急响应机制,动员党员干部群众认领责任区,累计清雪93场。灾害性天气后,拉网式排查树木倒伏、折枝及因暴雨导致路面积水、砂石等险情。及时对路面进行冲洗清理,拉运断枝落叶400余车,规范放置果皮箱260个,全面完成树木扶正修剪工作。
城市管理局
2021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