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路径开展医共体建设试点,保障群众更好更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实现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克拉玛依”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作为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辖区基层医疗机构为医共体诊疗工作开展的成员单位。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医共体工作相关协议,共同做好医共体内分级诊疗、技术支持、物品消毒洗涤、医疗设备修理维护等工作。
(一)建立责任共同体
1.由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负责建立清晰合理的医共体治理架构,明确牵头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权责清单。管委会负责医共体统筹规划、考核监督、重大事项决策权等工作。
2.由区卫健委牵头,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签订技术支持服务协议、物品消毒洗涤协议、医疗设备修理维护等协议。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为核心,以管理和技术为连接纽带,打造契约式医共体模式。
(二)建立服务共同体
3.推进医共体内部分工协作,有序实施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与医共体内各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患者转诊制度,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规范双向转诊服务流程。
4.落实财政投入经费。根据我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依据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助政策,原渠道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补助资金。加强医共体的内审管理,自觉接受监督。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岗位等因素,合理确定岗位和招聘条件。每5年动态调整基层医疗机构编制总量,每3年进行一次职称竞聘,为基层医疗机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保障。
6.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在不改变区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投入的基础上,强化绩效考核,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打破机构、层级和身份界限,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逐步缩小基层医疗机构与牵头医院同等年资和水平的医务人员薪酬差距。
7.落实药品统一管理。我区县域医共体内部实行药品耗材常见病的常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目录统一管理,满足医院下转患者续方及其他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
8.医保支持医共体建设。一是加强和完善我区县域医共体“三医”(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制度设计。二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定适合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三是加强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衔接,确保我区医共体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
9.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进行慢病分级管理,同时开展相应诊疗科目,推进慢病下社区管理,根据基本医疗、慢病防控管理目标实现共同慢病管控。
10.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开设特色中医药门诊,推进中医治未病向社区延伸业务,探索开展健康养老、养生治未病、妇幼保健、慢病康复等中医药健康服务和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
11.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医防结合。
12.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对基层医疗机构心电、影像专业进行帮扶,社区完成就诊患者影像、心电检查,图像上传至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医院相关资质人员出具诊断报告并下传至基层医疗机构。
13.加强专科特色协作,重点完成社区围保、儿保、康复、重症精神病的专科管理。组成专家服务团队,负责指导开展专科业务,与医院形成差异化发展,满足患者“错峰治疗”。
三、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下一步目标
1.建立党委政府主导构架,定期研究县域医共体工作统筹推进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2. 人员统筹管理最大限度实现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自主权;药品统一用药目录。
3.实现患者有序转诊。建立患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范围。
4.医保部门制定适合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特点的支付政策,加强监督考核。